请问大家历史上孟氏名人有哪些?
1、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2、孟宗
孟宗(218年—271年),湖北江夏鄂城(今湖北省孝昌县)人,后因避孙皓字讳,改名孟仁,字恭武。少年时,从师南阳李肃读书,后官居吴国司空。素仁孝,二十四孝之一的“哭竹生笋”指的就是孟仁为其母求笋的故事。
3、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4、孟知祥
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县(今河北邢台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以姻亲之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李存勖嗣位,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灭亡后,出任西川节度使。
后唐明宗统治后期,孟知祥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年),率军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击溃朝廷征伐部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应顺元年(934年)正月,正式称帝,建立后蜀,改元明德。同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葬于和陵。
5、孟善
孟善(1344年—1412年),字伯侯,山东武定府海丰县孝理村(今山东省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人,明朝开国将领、滕国公。亚圣孟子的五十五代孙。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投奔朱元璋。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孟善投靠朱棣。建文四年(1402年),封保定侯。永乐七年(1409年),致仕。永乐十年(1412年)六月,去世,追赠滕国公,谥忠勇。
-孟姓
桥姓外文名DFSDFSDFS桥姓的桥字,古音“巨娇切”,khiao,群母宵韵。为我国百家姓中较罕见姓氏,“桥”“乔”两姓为同一姓源。河北获鹿、辛集,山东平邑,山西太原,陕西韩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和古代匈奴贵族姓氏中均有“桥”或“乔”姓。
桥姓姓源
姓源一:来源于姬姓
“桥姓”出自姬姓,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姓氏。据汉代蔡邕《太尉桥公庙碑》及《姓氏急就篇注》记载,乔氏即为桥氏。《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群臣守冢不去者为桥氏”(即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守陵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唐书·世系表》云:“桥,姬姓后。”《通志·二七·以地为氏》记载:“黄帝葬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桥氏。汉有桥庇、仁。”《姓考》云:“黄帝裔孙守桥山,因氏。”蔡邕《太尉桥公庙碑》亦载:“桥氏之先,出自黄帝。帝葬于桥山,子孙之绍基立姓者,咸以为氏。”显然,此支桥姓是黄帝后裔。后周文帝作相时,令“桥氏”去木旁改为“乔氏”(乔姓)。而“乔姓”为“桥姓”所改的另一说法是在南北朝时的魏,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高大望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姓源二:来源于西域
《唐书·世系表》又注:“西域有拘弥王桥塞提。”拘弥,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亦即干弥,故城在今新疆和田克勒底城。
《史记》载:“鲁有桥桃,畜牧塞上,马牛升匹,粟以万计。晋有蜀人桥赞。”《续通志·八六·补遗平声》曰:“明桥宗义:什邡县丞。”战国时鲁有桥庇;西汉有桥仁,成帝时为鸿胪寺卿;东汉有桥玄,光和时太尉;唐朝有桥公山;明朝有桥宗义。
姓源三:来源于匈奴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记载,汉代匈奴贵族有四姓,分别是“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后与汉族的乔氏浑为一体。
姓源四:来源于鲜卑
出自鲜卑之后。据有关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乔姓的鲜卑人出现,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着这个姓。
桥姓分布
乔姓源于黄帝的葬地陕西省境内。西汉时有睢阳人桥玄官至太尉,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末年随孝武帝投奔关中,居同州。另外,据《前代录》载,匈奴贵姓有乔氏在战国时期游牧与燕、秦、赵等地。同一时期,鲁国有乔庇;西汉有桥仁,为梁人,与杨荣并受《礼》于戴圣,乔仁著有《礼记章句》69篇,成帝时为大鸿胪;东汉有官东郡太守桥瑁,是乔玄的第五世孙,任广陵太守,其子乔肃为东莱太守。这些说明,宋以前已有乔氏分布在今陕西、湖南、江苏、山西境内。
关于乔姓变迁的史料不多,从零星的史料看来,乔氏在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陕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宋元时期有迁至今河南、浙江、云南的。明清又有迁到今江西、山东、上海、湖北的。直至现代,东北的一些地方还有乔氏的聚居点。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乔姓是当今中国第96大姓。另外,新加坡等国也有乔氏华侨。
桥姓郡望
桥姓与乔姓的共同郡望是古时的梁郡,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原秦代的砀郡被改为梁国,而至南朝宋时,则改梁国为梁郡。梁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地区。
1、 连云港李:爱国家宜,世 德 怀 忠 ,作 善 兴 宗。
2、 某地李氏:安帮定国尊文武,永佐朝廷世代兴。
3、 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4、 贵州毕节: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5、 某地李氏:安、邦、定、太、平。
6、 山东东营:安、长、道、德、传、先、进。
7、 湖南桃源:安凤应之文,世学大登元;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宗; 自任开丕显,含芳继景明。
8、 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9、 四川绵阳:定、国、安、邦、遵、文、武。
10、 重庆李氏:安吉星,广华永,远出达。
11、 某地李氏:安、居、端、详、传。
12、 湖北钟祥:安居乐业,玉合同情;炳忠执正,开国盛家;后世称明,得必有邻;龙光燕喜,康祥云集。
13、 山东济宁:安、庆、祥(洪)、云、兴、秀。
14、 嵩浦李氏:安然定立,发达明尚;世从卿良,士民文崇;帮家丕治,允伯叔宗;圣君有庆,万国时雍。
15、 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16、 某地李氏:保长朝承存,定东福公冠;广国翰弘华,嘉建锦康钟;明兴强青全,江瑞润尚韶;首天维文祥,贺学周彦应。
17、 某地李氏:保、公、同、维。
18、 江苏泗洪:保开培长怀,青修光祖德,自如永定玉。
19、 山东蓬莱:宝、树、世、业。
20、 缙云李氏:保义廉千万少迁,仁次连洪入云边;英芳茂盛荣华显,广大安康福寿昌;道德崇高元敬让,慈祥敦厚本温良;贤 明忠肃宽和裕,信义贞诚俊哲光。
21、 吉林长春:保兆长子景玉。
22、 某地李氏:宝、玉、凤、振。
23、 某地李氏:宝元世大,庭基效尤,宏毅四海,---方正。
24、 湖南桃源: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中。
25、 某地李氏:帮国振香树,东风雨润芳。
26、 湖北李氏:帮、国、之、贞。
27、 某地李氏:邦、国、永、宗、传。
28、 重庆万州:邦家必达,龙诚飞将。
29、 湖南浏阳:邦家延炳运,经业式培基,锡晋昭芳泽,荣因兆代期。
30、 合肥撮镇:邦家有道,廷应朝承;功崇惟志,业广在勤。
31、 湘潭高塘:邦家之光,大宗维翰;克广德心,介尔景福;皇恩多士,文武是宪;昭格列祖,永钖祚胤。
32、 贵州李氏:邦、应、世、忠、天、美。
33、 江苏李氏:邦、正、朝、兴、国。
34、 某地李氏:邦治仕登朝,文儒从先世。
35、 湖南资兴:伯本楚象廷,邦鹏必叟中,厥亨利熙成;德决师仕,克廷春应永,洪希正万元,文章昭宇宙,德业显乾坤。
36、 河北玉田:百、连、瑞、荣、自。
37、 山东郓城:伯、请、孝、思。
38、 红安李氏:伯、全、廷、应、国、如。
39、 某地李氏:伯尚梦朝廷,国大应时芳;祖必加增起,永世定隆祥;宗远思仁孝,文明万代昌;善良敦道义,圣治正纲常。
40、 湖南郴州: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41、 某地李氏:白延之品,如必世德,克用应昌。
42、 小板桥李:伯允朝先洪,兴绍显耀宗;枝世德作承,光华益庆隆;景行惟继祖,忠孝与友恭;培植毓贤俊,文章经济崇;克 振家声远,贵仕翌时雍。
43、 重庆李氏:白永嘉应 龙如仁义 承先继述 世代兴荣 天锡洪文 家国显庆 祖肇宗钦 祥开德政。
44、 潜阳李氏:伯友道仲胜,延世永兴隆;为善传家宝,贤良振鼎奕叶新。
45、 山东青州:百、玉、西、吉、庆、明。
46、 某地李氏:白元里登子,春俊冯天开;文章明学四,申发应吉祥。
47、 山西沁源:百子朝登,世有恩清,正生元光,若能治家,常怀兴宪,木果月恒。
48、 四川泸州:柏智显荣春,洪正国家恩,天运宗福德,永远一朝廷。
49、 平阳李氏:伯仲士启永思秉正仁,孝允敦淑雍作圣坦顺。
50、 江西南昌:伴国仕光春,谌应时坤尚,祖德恢宏业,忠孝义节芳,永远发长祥。
51、 沂南县李:本、长、建、道、尊。
52、 某地李氏:本大昌咸(显),安和永庆。
53、 桂东城南:本根培植厚,滋润在元良;福荫钟奇秀,经畲蔚翠芳;鸿材柱楝大,受作梯航;枝业能留意,咸分上苑香。
54、 资阳李氏:本光世乾坤,道德荣发生。
55、 某地李氏:本可兆修仕,应同登野。
56、 江西宜春:本、坤、钊、清、登。
57、 常丰十甲:本立家传盛,时隆世有荣;英才光玉宇,上达起先声。
58、 甘肃陇西:本李真乃广,忠孝杰(守)家帮。
59、 某地李氏:本、立、而、道、生。
60、 重庆巫山:本、启、定、春、芳。
61、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62、 某地李氏:本文光宗德,学书振家声。
63、 江苏兴化:本、文、怀(志)、得(永)、加、石、子。
64、 湖南沅陵:本元朝拔开新运,正吉宏昌少治帮,永远书香照得泽,高明万代庆佳祥。
65、 四川射洪:本元有志得,客家思以在,光绪有重还。
66、 某地李氏:本元育子,树泽见勋。
67、 台山李氏:本毓裔联英,金枝向日荣;奕世逢春茂,参天曜日明。
68、 善邑曲江: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9、 邵阳八甲:本正发祥懋,肇启有忠纯;立学光前代,家传瑞运新;声华成盛业,孝义一庭荣。
70、 湖南李氏:本知事宏永,时玉景运章;忠厚开先绪,经书启义芳。
71、 江苏高邮:碧胜云启,三掌钰宗纯;震金大学,光道德永。
72、 某地李氏:笔、生、芳、长、启。
73、 常德维新:鼻仕允贞元应祚长方登灼先维新世泽作述振家声荣。
74、 湖北十堰:必、存、廷、茂、德、云。
75、 新化李氏:必承先祖业,以立裔人基,善积能延庆,书香永荫重。
76、 湖广祁阳:必定安邦兴,进位朝相祚,盛世重才能,思去恩远固。
77、 湖南桃源:必定开文运,生华梦兆先;太尚道广德,继承统成天;盛世利彩凤,富贵永万年。
78、 安化李氏:必可绍单仕志朝时德之其标以汝美利见大邦基发祥正。
79、 华容李族:必良贻法远,光裕定逢昌,元本恒传茂,同宗绍述长。
80、 安徽芜湖:必、尚、志、应、'宗。
81、 湖北宜昌:必廷朝宗孟,大正光明秀。
82、 广西桂林: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
83、 华容桥头:必有淳良起,本源自可祥,同宗传以信,远绍定荣昌。
84、 江西南昌:毕思南世新,维远长发秀。
85、 重庆李氏:毕万洪文承,福能远长立;代光先四泽,昌勤耕广读;贞富贵连登,吉弟满庭堂。
86、 南安蟠龙:弼拔伯德若于如孚实天肇衍,宜尔君子长发其祥垂裕来兹。
87、 重庆南川:表祝登先,高天荣文,正光明启,后坤君子。
88、 某地李氏:骈枝焕若云,高曾扬俊列;昆继翠先锋,振志唯安本;传家重策勤,鸣雀友闻声。
89、 山东滨州:丙、洪、清、杰。
90、 贵州务川:炳……锦泽楹辉,义忠红灿。
91、 江苏淮安:炳、立、从、顶。
92、 山东郓城:炳、培、善、殿、传、百、世。
93、 河南固始: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
94、 广东廉江:炳耀尚辉庭,均逢秀振星;巨华经克定,冯赞世宗兴。
95、 辽宁李氏:宾育发振长,凤鸣兴国昌;文华治盛世,永为立东方。
96、 河北泊头:炳玉井风,万维新瑞。
97、 山东微山:秉玉上德,体宪传家。
98、 安徽宿县:丙、志、再、荣、光。
99、 山东沾化:秉正在胜,克一怀会(盛),光清树文。
100、 潮州李氏:秉、忠、乃、汉、泽。
101、 某地李氏:博厚高明久,火良万载扬。
102、 江苏盐城:步、庆、文、运。
103、 某地李氏:布、廷、元、培、鸿、基、树
104、 江西南丰:步、相、善、继。
105、 湖南绥宁:才宝进,再田通,仲大金;志世文,华凤
请问大家历史上孟氏名人有哪些?
本文2023-10-08 20:28: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