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祖籍是山东省 登州府 文登县 周氏家族 希望能找到你们!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5浏览:3

我们祖籍是山东省 登州府 文登县 周氏家族 希望能找到你们!,第1张

周族来自陕西岐山,后迁到河南省汝南县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至驻马店市东面约32公里一带居住。周姓祖籍据光绪《文登县志冢墓》载,奉州大夫海州知州周进忠墓在城北十里,北陡埠村北山,有元至治元年(1321年)碑,祖籍及迁入年代不祥,现散居高村、墩后、二甲、九里水头、寺前、东藕湾、东杨格、北潘家夼等村。

河南周口就是周口市。

周口市是河南省辖地级市,周口市,古称龙都、陈州,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东临安徽阜阳市,西接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和开封市、商丘市接壤。

周口名字的来历

周口是伏羲故里,周朝属于陈国的封地,后一度成为楚国的都城。汉朝建立后陈地常常作为皇子的封地富甲一方。古代的周口交通便利而且土地肥沃,南来北往的商贾众多。

明清时代,随着沙颍河漕运的开通与兴盛,周口发展成为了北方与江南之间的内陆航运重镇,是当时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周口境内河网密布,虽处北方却漕运发达,被称作“小武汉”。明朝时期,原本的商镇由沙颍河北岸扩张到了南岸,一户周姓人家在当时的南岸开设了第一个渡口,被称作“周家埠口”,后来的“周家口”也因而得名。

清朝时期人口骤增,周家口从一个渡口聚集成镇,乾隆时期的周家口镇已经有16个渡口,镇民数万,漕运商业发展得非常兴盛,周家口也成为了淮阳之地的新核心区域。清朝后期以周家口镇之名,去“家”字取名周口,日后的周口专区、周口市皆得名于此。

张景中,董雷,李新民,李敬斋,关爱和。

自古汝南有“负山面淮,控扼颍蔡”之险,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450年,奠定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刘宋、北魏悬瓠之战。

公元817年,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结束唐末藩镇叛乱;

公元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之战和1601年,闯王李自成威震中原的汝宁府之战都发生在这里。

汝南因汝水而得名,汝水上游被截之后,蔡州改为汝宁府,而过汝南的汝水又因汝宁府而被称为汝宁河。名城多杰,汝南自古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这一方灵土早就了众多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名人贤士。

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说文解字》作者许慎,东汉名扬天下的“鸡黍之会”的张邵,三国时期东吴大将,斩杀关羽的吕蒙,中唐著名才女,毒死叛臣李希烈的巾帼英雄窦桂娘都是汝南人士。明代更是人才辈出,仅万历年间汝南就出了五十一名进士,时有“汝半朝”之称。

汝南还是英杰荟萃之地。蜀主刘备奔汝南领豫州牧,北魏孝文帝率军南征,在汝南会宴群臣。唐朝重臣、大政治家、书法家、爱国老人颜真卿为招降李希烈,被扣于城北龙兴寺,最后壮烈殉国,建国时汝南尚存鲁公庙。宋代欧阳修在蔡州任知州,度过了他最后一个任期,秦观来此写下了《汝水漫记》。苏轼下黄州途经汝南,留下了“淮西功绩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的诗篇。《水经注》称“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经襄城、郾县、西平、上蔡、汝南郡郡治、平舆、新蔡入淮。

从上到下主要支流为滍水、澧水、潕水、瀙水、溱水、澺水。由《水经注》可知,古代汝水是淮河的一条比较大的支流。

今日的南汝河发源于泌阳县,经遂平,上蔡 ,汝南,平舆,正阳,新蔡 ,在班台纳洪河,于洪河口入淮。汝南县城西北以上河段即为古代的瀙水。

溱头河为南汝另一源,本为汝水下游支流,在汝南县城东南注入古汝水 ,因汝水以上源水断,与遂平瀙水成为汝水源头。溱头河古称溱水,《水经注》称“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亦谓之青衣水也”。发源于确山与泌阳交界千眼岭,流经确山、汝南两县,全长135千米,流域面积185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竹沟河、渠南十里河、吕岗河、小沙河等。

在上游建有薄山水库,总库容62亿立方米。溱头河在夏屯并入宿鸭湖水库。夏屯以下河段成为宿鸭湖水库泄洪道,于沙口注入古汝河,随汝河入淮。溱头河由于“溱”字生僻,在当今地图及书籍中多称“臻头河”。溱头河在当地俗称沙河,上游称石滚河,下游又称余子河。在清代史料中多称“吴寨河”。

汝南文化灿烂,文物繁多,有文化遗址280多处,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宿鸭湖,碧波万顷,风景如画;有亚洲最大的的寺院——南海禅寺,宝刹雄伟,琳宫璀璨;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山不在高,却是天下之最中的标志物,也是中国古代地理中心和校核时间的地方;还是世界著名的爱情传奇梁祝故事的发祥地——梁祝故里,缠绵凄婉,源远流长;更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刻。说汝南不能不说天中山。当年,周公营建东都洛邑时,广建圭表测日影以找寻“天下之最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汝河之滨建起古天文观测台——天中山,开创了“中正和谐”文化之先河。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三个大字,使得“天中山”声名远播,并成为天中文化的传承标志。据旧志记载,有名人墓冢五十八处,寺庙楼阁八十八处,亭阁楼堂九十一处,远近坊表一百一十五座。虽历经沧桑,许多名胜多已不存,但存至今者,依旧见证着历史的荣辱辉煌。耸立在南关的悟颖塔,造型优美,巍峨挺拔;城北三里,有古时“测日影,考分数,标为天下之中”的天中山。山之阴,有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石碑。山之阳,有李溯“竹击鹅鸭,以乱军声”的鹅鸭池。

城东区,有唐朝修建的开元寺,城北区有明朝修建的雄伟壮观的大成殿。城近郊,汝水旁,上有相传为西汉名士费长房遇仙处——壶仙观,下有牛皋大战金兵,打金朝名将兀术于马下的遗址——兀术落。城之南隅,有经明,清营建数百年的寺庙群,亚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禅寺。真是不胜枚举。西汉高帝二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这里属平舆、宜春和安城三县所辖。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

景帝二年,置汝南国,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三年,徙刘非为江都王,汝南国除为郡。武帝元朔五年,削淮阳国之期思、弋阳二县属汝南。宣帝元康三年,又得淮阳郡长平县。成帝元延三年,封淳于长为定陵侯,置定陵侯国,属汝南郡。又以新汲县属颍川郡。元延、绥和之际,汝南郡领三十七县:平舆、阳安、阳城、(氵隐)强、富波、女阳、鲖阳、吴房、安成、南顿、朗陵、细阳、宜春、女阴、新蔡、新息、灈阳、期思、慎阳、慎、召陵、弋阳、西平、上蔡、寝、西华、长平、宜禄、项、新郪、归德、新阳、安昌、安阳、博阳、成阳、定陵。郡治在平舆,属豫州刺史部。 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安徽阜阳一带。

东汉时,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改寝县为固始县;三十年,长平、西华、新阳、扶乐(新置)四县属淮阳国。永平十五年,汝南郡为国,封皇子畅为汝南王。建初四年,国除为郡。顺帝时领三十七县: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氵隐)强、灈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成、吴房、鲖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朗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郡治迁至平舆,在今平舆县境北部的射桥村。

建安十八年,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数县置谯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置弋阳郡。三国魏沿袭前制,汝南城当时是临近郡治的一个大集镇和水陆码头。西晋太康中汝南郡领十五县:新息、南安阳、安成、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上蔡、平舆、灈阳、定颍、南顿、汝阳、吴房、西平。惠帝时分汝南郡置南顿国。永嘉后汝南没入后赵。

到东晋时,迁上蔡县治于此,称悬瓠城。悬瓠,是个象形地名,《水经》云:“汝水至汝南郡西北,支左别出一支,又屈东转南形若垂瓠,故号悬瓠城。”晋义熙十二年,汝南郡迁至悬瓠城。南北朝时,汝南先属刘宋、南齐。后归北魏、北周。刘宋元嘉末年,豫州(洛阳)为北魏所陷,刘宋侨立司州于此。北魏延兴二年,改悬瓠城为豫州,置汝南郡。北周在此置总管府,于大象二年改为舒州。隋开皇初年废汝南郡,恢复豫州,不久又改豫州为溱州,大业初年又改为蔡州,设汝阳县,恢复平舆县为其所辖,同时废保城县并入汝阳。

唐武德四年复置豫州,代宗年间为避皇帝李豫之讳,又改名为蔡州,设刺史,另置淮西节度使。五代和宋时沿袭前治,因蔡州距当时的宋京都泞梁只有七驿之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在此置淮康军。

金兵陷蔡州,改置镇南军,并建行宫于蔡州幽兰轩,公元1234年金王朝覆灭于此。元至元三十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

明沿元制,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11世。

清仍为汝宁府,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

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

解放初,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

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

据《汝南县志》记载,鸡黍台位于金铺镇金铺村北,旁有二贤祠,供奉范式、张劭。金铺原名张庄村,东汉时,汝南张庄人张邵为太学生,与山东金乡范式同学,二人友谊甚笃。卒业临别时,范式约明年某年某日去汝登堂拜见张劭母亲。第二年,约定的日子到来时,张劭让母亲做好饭菜等范式,张母以为金乡太远,范式未必能到,张劭认为范式很守信义,一定能到。张母就杀鸡做黍,等待范式到来。到中午,范式果然到了,二人在门外土台上尽欢而别。张母及乡人无不称范式为信士。以后,每次范式来汝,张劭即于土台上置鸡黍来招待他。几年后,张劭患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以不得见范式而憾。出殡时,棺重移不动。已做功曹的范式,梦见好友病故,素马单车前来吊唁,由他执绋,棺柩才埋入土中。后人筑鸡黍台,在张宅建二贤祠,改张庄为金乡铺,以示纪念。

“周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世家。最早源于古代的姬姓,这是炎帝和周人祖先后稷的姓,在中国算是最古老的姓氏了,周时迁至河南汝南。”“从黄帝直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周姓有一个传说中的世家。经过西周一朝的发展,至周平王东迁,其次子烈封于汝坟,成为周姓人所尊奉的周姓始祖。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其中的一个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坟,经过十九传,至姬邕时东周被秦所灭。虽然封国已不存在,可是源自周朝血脉世代食周爵禄俸的姬邕家族却在习惯上仍被人称作‘周家’,姬邕索姓也以‘周’为姓,以示纪念,以示不忘本,并代代相传。

邕生秀,秀生仁。这时已到了西汉时代,汉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特地封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绍续周室香火,周汝坟地势卑湿,遂徙地于汝南郡,这支周姓在当地生息繁衍,形成汉唐时期著名的汝南周氏。

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今河南准阳),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公,字伯媛。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时,媛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媛、辕通用,故媛涛涂又写作“辕涛涂”。至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旁去掉,邕以袁为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名如《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对此均有详细记载。

据《汝宁府县志》载,汝南古为沈蔡诸国之地,战国时在楚魏二境之交,秦属颖川郡。到汉朝时设置汝南郡,隶属豫州,领县三十七,包括了今天的平舆、项城、西华、漯河、潢川以及安徽的阜阳、山东的蒙城在内的大片疆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战乱、官职调任等原因,虽然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向海内外广为发展,但发端于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终是最为兴旺的一支。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袁氏名人辈出。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载,“袁氏自后汉魏晋至梁陈,正传世二十八人,三公、会仆一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等书记载,袁政后裔袁干封贵乡侯,袁干的八世孙袁良(东汉汝南人),其孙袁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官至司徒。和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多次弹劾窦氏兄弟的专横,为时人称颂。袁氏自袁安以后,兴旺发达,其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节五公,与东汉一代相终始(风《重修汝南县志》),历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据清嘉庆元年编纂的《汝宁府志》及民国二十七年编印的《重修汝南县志》载,历代汝南袁氏封爵位的有六人,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二十多位,如袁良、袁安、袁汤、袁逢、袁绍、袁术等,不少人在《东汉书》中列有志传。

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若其诗文根本六经,德业师模三代(袁可立、袁枢、袁赋诚),蠕言螳动,俱无愧于汝南家法。”此外,有关史志资料对袁氏及其名子墓冢亦多有记载,如《汝宁府志》、《重修汝宁府志》均轼明司徒袁安墓址方位,并附有墓址遗照。南朝梁置太清二年,析柴桑立汝南县。为寻阳郡治。故治在今江西瑞昌市境内。开皇九年,罢寻阳郡置江州,废柴桑、汝南县置寻阳县。

南朝梁侨置治蒙笼城(今湖北麻城市北、疑即今之鹅笼司),为定州和弋阳郡治所。武定末入东魏,定州改南定州,汝南县仍为治所。北齐天保七年废入信安县。北魏置 北魏时设置,北齐天保七年废,隋朝又复置,不久又省去。故城址在今河南宝丰县商酒务镇。

周口叫周口的原因:周口市里面主要的河流沙颍河的航运史能追溯到了2000多年以前,它过去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最重要京杭大运河的区段通济渠的组成部分,也是非常著名的鸿沟水系。明朝的初年,为了满足两岸的商贾往来需求,在南岸的子午街一位周姓人家开辟了第一个的渡口,周家口也因为这个得名。当初,因为周口境里河道纵横,水上运输特别的便利,周围数百里的农副产品大部分在这里经水运转销各地或者销售,沙颍河航运能直通上海、南京。周口是以河南四大名镇之一而在中原小有名气,更有了小武汉的别称。

周口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处。东临安徽省阜阳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商丘市接壤。

周口叫周口的原因

周口市里面主要的河流“沙颍河”的航运史能追溯到了2000多年以前,它过去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最重要京杭大运河的区段“通济渠”的组成部分,也是非常著名的鸿沟水系。

明朝的初年,为了满足两岸的商贾往来需求,在南岸的子午街一位周姓人家开辟了第一个的渡口,“周家口”也因为这个得名。

当初,因为周口境里河道纵横,水上运输特别的便利,周围数百里的农副产品大部分在这里经水运转销各地或者销售,沙颍河航运能直通上海、南京。周口是以河南四大名镇之一而在中原小有名气,更有了“小武汉”的别称。

周口

周口是一座交通发达便利的城市。拥有沙河、颍河、涡河、贾鲁河、汾泉河等5条具备航运开发条件的河流,内河通航里程达234公里,是河南省唯一能够常年通江达海的省辖市。沙颍河周口以下四级航道常年通航,千吨级驳船可直达长江和沿海一带,截至2022年已开通周口港至淮安港、太仓港、连云港港、大丰港、上海港等航线。以沙颍河航运为依托,周口正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全力打造新兴临港经济城市和多式联运枢纽城市,已成为河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和对接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周口路网发达,交通便捷。

境内宁洛、大广、商南、盐洛、安罗5条高速公路纵横交织,是国家确定的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漯阜铁路东连京九线,西接京广线;郑合高铁联通贯穿全境,作为河南“米字型”高铁网的一捺,成为我省连接西北东南最便捷的高速客运通道。随着周口西华通用机场建成投用,周口港和三洋铁路加快建设,以及周口民航机场、洛平周高铁和阳新高速的开工,周口“公铁水空网”五位一体多式联运枢纽城市格局正在形成。

周口是一座农业物产富饶的城市。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国家重要的大型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突出贡献。常年粮食总产180亿斤左右,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有8个县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蔬菜产量占河南省1/8以上,肉蛋奶产量占河南省1/10以上,5个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有8个县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拥有淮阳黄花菜、沈丘槐山羊、项城白芝麻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西华逍遥胡辣汤、黄泛区供港生猪、扶沟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品牌。林业生态良好,被誉为“平原林海”,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也是国家储备林建设基地。

周口西华的历史文化有哪些都

周口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

(1)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农氏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周口古属陈国,《诗经陈风》赫然在目。战国末期,为楚都所在地,史称郢陈。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时期,陈为皇子领地,繁荣昌盛,富甲一方。魏晋以来,淮阳历次设郡置府。周口历史上英杰辈出。老子(李耳)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经》流芳千古。还有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现代民族英雄吉鸿昌等名人巨擘。

(2)周口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古陈州淮阳县完好地保存着华夏始祖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有伏羲推阴阳、占祸福的画卦台,孔子陈蔡绝粮的弦歌台,包公陈州放粮的平粮台等"七台八景"。西华县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的遗址。中国第一位哲学家、道教鼻祖老子是鹿邑县人,县境内保存着太清官、老君台、九步井等文物古迹。

(3)周口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太昊伏羲陵、平粮台遗址、孔子弦歌台、老子故里太清宫、女娲城遗址、关帝庙、袁世凯行宫、龙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 33 处。其中,太昊伏羲陵、平粮台遗址、关帝庙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阳还有陈姓始祖胡公铁墓,淮阳是世界陈氏的发源地,每年都有大批海外陈姓华侨来淮阳寻根问祖;太康是谢氏起源地,成立有谢氏文化研究会。

简述一个有关河南的历史故事(含成语故事)

神龙文化: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

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

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汉字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黄帝时代仓颉造字、安阳甲骨文出土,上蔡人李斯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漯河人许慎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姓氏文化: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朝觐、拜祖的热潮。

农耕文化: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

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商业文化: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商丘,中原地区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

商代的商丘人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河南浚县人子贡,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

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南阳人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新郑市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

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 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就北宋汴京(今开封),人口150多万,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

清代巩义康百万家族,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思想文化:伏羲演八卦,周文王作《易经》,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

老子、庄子分别写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德经》和《庄子》。法家韩非、商鞅、申不害,墨家墨子,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吴起,杂家吕不韦,东汉王充在洛阳著作《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巨著。

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科技文化:四大发明,在中原孕育而发明。

安阳“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

《鹳鱼石斧图陶缸》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国画”,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67件不可移动文物之首。“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

“科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唐代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

中医文化:中原医学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著的《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

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

诗文文化: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河南篇目作品100多篇占三分之一之多。

历史上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左思《三都赋》创造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唐代三大诗人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诗人白居易。

“贾谊、阮瑀、应玚、谢灵运、江淹、韩愈、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诗词明星灿若星河。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

周口的历史由来

周口历史悠久,古属陈楚,睡始祖都于宛丘(今淮阳),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

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史载明清时期“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素有中国“小武汉”之盛名。周口地区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周口,又名周家口,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处。在明朝初年,它还只是附近农民交换农副产品的集镇;而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淮河、沙河和颍河漕运的开通,集镇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扩展到沙河南岸,为了方便物资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开辟了一个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

周口有什么代表性的文化特色

问题太笼统了,有时间自己去看好了:

://hnys/listaspc=18

://zkhnway/#

://dahew/news/subject/classic/wenhua/20050802

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神秘的宗教:白莲教的起 2006-9-18

· 当阳峪:曾经盛开的陶瓷之花 2006-7-11

· 铁狮口的传说 2006-4-18

· 伏羲画卦传说 2006-4-18

· 黄帝传说出生充满神奇 2006-3-30

· 马街书会 2006-2-23

· 洛阳牡丹花会 2006-2-22

· 八面神村与刘秀的故事 2006-2-20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2006-2-15

· 寻踪曾经耀眼的传统节日 2006-2-9

· 传统吉祥图案的吉祥意蕴 2006-2-9

· 元宵到花灯俏 [图] 2006-2-9

· 南朝的钱币(之一) [图] 2006-2-9

· 张灶王的传说 2006-1-17

· 祭灶习俗 2006-1-17

· 神秘文化的一只浴火凤凰 2005-12-22

· "申遗"第一人 2005-12-22

· 开封宋都文化节 2005-12-15

· 开封鼓子曲

沈丘县的历史故事

沈丘县是周口的一大县沈丘县 沈丘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东部、南部与安徽省交界,居颖水中游。

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原周口地区),是周口市的东大门,也是豫东南和皖西北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全县辖10镇10乡2办事处,总人口12126万人,总面积108053平方公里。

有汉、回、满、蒙古、藏、壮、土、苗、达斡尔等民族。属国家级贫困县。

沈丘县历史悠久,春秋时为楚之寝丘邑地,因此而得名。古代就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置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往今来,沧桑巨变,朝代更迭,沈丘建制时有兴废,但至今未易其名,明弘治十一年,县治由沈丘集(今安徽省临泉县)移至今县境内沈丘旧城,于1950年将县 迁至槐店。 沈丘县城槐店 镇西郊,西周时为项子国都,今县境南部,春秋时为楚之寝丘邑。

境内有乳香台、冢子胡、 古寺、青固堆、东冢等文化古迹,其中乳香台、青固堆、东冢等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沈丘县地势西北部较高,海拔42米,东南部稍低,海拔36米。

因河流冲刷,坑塘较多。河流7条,全长149公里。

主要有河流有沙颍河、泉河、汾河等。沈丘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

沈丘县农副农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瓜果等,特色农业、畜牧业、养殖业已具规模,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基地、生猪外贸出口基地、槐山羊板皮出口基地、黄牛生产基地和揪楝树生产基地。

沈丘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油菜籽、花生、芝麻、黄红麻;森林覆盖率214%;主要树种有泡桐、杨树、槐树、柳树、榆树等。土特产有熏羊肉、山羊板皮等。

沈丘工业正在崛起,初步形成了以电力、电子、机械、化工、轻纺、食品、建材、皮革为支柱的工业格局。 沈丘县 邮编466300 区号0394 他和安徽的界首市和临泉县最近。

河南省周口市历史

伏羲文化与周口历史渊源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和‘百王之先’。伏羲也是从渔猎时代过渡到农业时代的代表人物,传说他结网罟而发明渔猎工具,制作琴瑟等乐器,规范婚姻制度与嫁娶礼仪,始画八卦,用‘太极’学说来分析宇宙发展变化之理。女娲是伏羲族中另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相传她曾抟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发明笙簧等乐器,为女媒而设置婚姻,是中华民族的总先妣。因此,他们被誉为中国的亚当和夏娃。西华的‘女娲城’古遗址、淮阳的太昊陵,都向我们证实了伏羲女娲文化与周口这个地方有着很深的渊源。”10月30日下午,在周口饭店举行的2006周口与中华姓氏高层论坛上,著名考古专家、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世之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位睿智、浑身充满了学术气息的老人说:“伏羲不是哪一二个民族的祖先,而是我国古代许多民族共同的始祖,女娲则是各民族共同的始祖母。由伏羲———女娲创造的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原文化,她同华夏、东夷和苗蛮诸文化之间存在着深远的影响和传承关系。”

“从考古发现来看,华夏集团的仰韶文化、东夷集团的大汶口文化和苗蛮集团的大溪文化,在年代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均晚于伏羲文化,华夏文化是由伏羲文化直接发展而来,东夷文化与苗蛮文化则是伏羲文化在东进南迁过程中经过相互融合而逐渐形成的。”说起伏羲、女娲的文化渊源,马世之如数家珍,“中国远古三大文化体系无不带着伏羲文化的印痕,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伏羲文化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而周口,凭借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沉淀,一定可以成为探究、发展伏羲文化的一方沃土。”

发生在河南的著名历史典故或传说

一郑州篇:断臂求法,养虎为患,熙熙攘攘,立竿见影,多行不义必自毙,众怒难犯,东

道主,言不由衷,穷则思变,害群之马,克勤克俭,燕雀焉知鸿浩之志;

二洛阳篇:逐鹿中原,程门立雪,披荆斩棘,挑肥拣瘦,沧海横流,问鼎中原,运筹帷幄,

前倨后恭,一锥刺股,窃符救赵,汉魏文章半洛阳,七步成诗,才高八斗,乐不思蜀,洛

阳纸贵,河图洛书,数典忘祖,众志成城,罄竹难书,买椟还珠;

三开封篇:惊弓之鸟,开卷有益,阳春白雪,明珠暗投,五十步笑百步,铁面无私,杯酒

释兵权,三人成虎,四分五裂,南辕北辙,游刃有余,围魏救赵,杞人忧天;

四平顶山:叶公好龙,近悦远来;

五安阳市:充耳不闻,精忠报国,有胆有识;

六鹤壁市:爱屋及乌,酒池肉林,助纣为虐,信誓旦旦,盘根错节;

七新乡市: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黄袍加身;同心同德

八焦作市:异曲同工,心有灵犀

九濮阳市:名正言顺,孤注一掷

十许昌:空前绝后

十一漯河市:说文解字

十二三门峡市:中流砥柱,起死回生,吐哺握发,唇亡齿寒

十三商丘市:学富五车,扑朔迷离,江郎才尽,鹏程万里

十四周口市:民为邦本,女娲补天,推心置腹

十五南阳市:三顾茅庐,击钟鼎食

十六济源市:愚公移山

想知道周口的历史及现存古迹

周口的历史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临安徽阜阳,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商丘市接壤。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06 万。周口历史悠久,古属陈楚,睡始祖都于宛丘(今淮阳),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华夏先驱,九州对迹”之美誉。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史载明清时期“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素有中国“小武汉”之盛名。周口地区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

现存古迹:周口旅游风景·名胜古迹·名人

历史的长河,灿烂的文化在周口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是中国古文化旅游的重点区域。“三皇”之首伏羲氏的陵寝太昊陵,占地870亩,五门相照,殿宇琉金,巍峨壮观;伏羲仰观俯察,作八卦的画卦台,亭栏溢彩、古柏苍翠;付羲始作八卦的圣物白龟1984年从画卦台畔千年灵地重现;距今4600多年的宛丘故城遗址平粮台,是我国日前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孔子陈蔡绝粮,平淡艰辛的纪念地弦歌台,修葺一新,湖中建坛,红莲映日,碧荷接天;老子故里太清宫,仿长安皇宫建造,九龙井,“先天太后之赞”碑依存;老子修道成仙,飘然升天老君台,高坛建筑,庄重古朴;“三皇”之一女娲氏之都城,西华女娲城环境优美已成为商贸游览胜地;扶沟吉鸿昌纪念馆记载着英雄不朽的业绩流传万古;周口市关帝庙,保存完好,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刻、美术、冶炼等工艺荟萃的古建筑群;袁世凯故居,典雅别致,颇具中原近代民居情调;南顿故城建设精美,具有古城风貌;淮阳剪枝公园,松柏造型奇异,飞禽、走兽、亭、塔、阁、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淮阳环城湖比西湖大一倍的16000亩水面,蒲苇葱郁,荷花飘香,碧波荡舟,戏水采莲,垂钓烧烤,乐趣无穷。周口市新建的“中华五千年”旅游景区,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仿长城建筑,把中华楼、长城各关按1:1的比例建设镶嵌其中,玉雕、石雕、泥塑历代君王将相、文人圣贤一万多尊,分堂设立“长城”之内

周口时尚好去处

景观:太清宫、山陕会馆、太昊陵、剪枝公园、女娲古城、袁世凯故居、吉鸿昌纪念馆、邓城叶宅

周口特色饮食文化

·汲冢粉条·田口大枣·宋河粮液·固墙布郎李·西夏芦笋

周口地方特产·传统工艺·名店名品推荐

·明龙凤纹浅浮雕白 ·翡翠雕《童子观音·翡翠乾隆款龙纹杯 ·皇帝大婚之吉祥物 ·竹筒形螭虎纹玉杯 ·编结工艺品 ·纸制工艺品 ·植物编织工艺品 ·草帽辫 ·商水玫瑰 ·汝阳浏毛笔

河南省周口市的历史谁知道讲讲

汉代称汝阳,以汝水为名。隋代改为溵水。宋太祖赵匡胤为避父讳(其父名赵弘殷),讳“殷”、“溵”等字,“殷”、“商”为同一王朝名,改“溵水”为“商水”。

商水地域在西周时,属沈国。春秋时,蔡昭侯十三年(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此时其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楚国先灭顿国,后又灭蔡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在阳城(含舒庄乡扶苏寺村)置县,属陈郡。陈胜、吴广起义时期,改阳城为扶苏。西汉时,属豫州汝南郡,县境分属阳城、汝阳、博阳三县。其后其县名屡经变换,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其地域上又分置了殷水肥(治所为商水老城,另一说在今邓城镇潘堂)。大业初年(605年),并汝阳县入殷水县。皇泰元年(618年),置扶苏县,与殷水县同属陈州淮阳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并扶苏县入殷水县,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属陈州。兴元元年(784年)属陈州淮阳郡。五代,县名仍称殷水,属陈州。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殷水县为商水县。

1947年8月18日,商水县城第一次解放;10月23日,商水县城第二次解放;11月成立商水县民主 ,12月又在其今日辖地西部成立了郾商西县民主 。1949年2月,郾商西县并入商水县。1952年6月10日,周口市改为镇归商水县管辖,商水县 由商水城关迁到周口,属淮阳专区。1954年5月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分署办公。1958年,周口镇第二次并入商水。1965年11月2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再次分署办公。1975年,商水县直机关由周口迁至商水老城至今。1953年前,商水县属淮阳专员公署。1953年—1965年,属许昌专员公署。1965年后属周口专区(周口地区),2000年8月2日属周口市。

我们祖籍是山东省 登州府 文登县 周氏家族 希望能找到你们!

周族来自陕西岐山,后迁到河南省汝南县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至驻马店市东面约32公里一带居住。周姓祖籍据光绪《文登县志冢墓》载,奉州大...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