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家谱的黄姓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2

黄姓家谱的黄姓起源,第1张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黄国(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国创始人为赢姓伯益长子大廉,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乡。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江夏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黄姓为当今中国第7大姓。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1、出自嬴姓。

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以国为姓。

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陆终。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后其继任祝融。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4、出自他姓改姓。

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5、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6、黄渊始祖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如云南威信谱在“渊”字条下明言:“世谱录渊公为一世始祖。”又引《十朋谱》之语:“渊公字好善,迁居黄岗之地,子孙多以公为始祖。”

黄姓家谱文献目录

(引自《中华姓氏通史》 刘佑平 东方出版社 200012)

〖北京市〗

北京大兴·黄氏顺天支谱不分卷:美国(清)黄承林纂辑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一册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吉林省〗

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清钞本一册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上海市〗

上海。金山黄氏族谱:(清)黄玠 黄端履编纂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中国图书公司 铅印本 二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日本 美国

上海嘉定·重辑[上海]黄氏雪谷公支谱:(民国)黄士焕重纂 1948年三鑫印务局铅印本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存1、3、4卷)

上海崇明·黄氏家乘二十二卷:(清)黄汉荣修 清同治九年(1810)务本堂刊本 藏地: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 美国

〖江苏省〗

江苏丰县·九华堂黄氏族谱十卷: (清)黄火敦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石印本 藏地:江苏丰县顺河乡黄庄村

江苏江都·维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二卷:(民国)黄承良修 刘崇泉纂辑 1931年中宜堂活字本 十二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美国

江苏南通·黄氏支谱不分卷:(清)黄世谦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敦礼堂刻本 一册 藏地:江苏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海门·黄氏家乘:木刻本 藏地:苏州大学(存二册)

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清)黄元鹏续纂 清咸丰二年(1852)木活字本二十四册 藏地:日本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黄氏宗谱十二卷:(清)黄敦懿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55)敦本堂活字本八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东直黄氏玉林公宗谱四卷:(清)黄永全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木活字本四册 藏地:日本美国

江苏江阴·青畅黄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黄震宏修 黄淡佳编辑 1947年立木堂活字本 二十册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省〗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藏地:美国

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浙江萧山·黄氏族谱三十卷:清嘉庆五年(1800)萃焕堂刊本 四十三册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残缺三册)

浙江萧山·黄氏备遗录附昭潜录二卷:(清)黄春林等编 清嘉庆十二年(1807)萃涣堂木活字本 一册 藏地:日本美国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清)黄尊编 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二十一册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存二十五卷)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二十四卷:刻本 二十一册 藏地:上海图书馆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续寻一卷搜遗寻一卷词翰录四卷备遗录二卷词翰续 录二卷:(清)黄中咸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萃涣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 日本美国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词翰录四卷备遗录二卷词翰续录二卷:黄伯英编辑 1925年萃涣堂活字本 四十四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鄞县·四明石桥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陈宪曾 黄敬贤等纂修 17年世锦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博汝 黄时清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二十册 藏地:河北大学

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民国)王醒华 黄恒泰纂 1936年刊本 藏地:浙江慈溪县档案馆(存二卷)

浙江象山·马坡黄氏谱一卷:(民国)屠耀台续修 1921年钞本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浙江象山·溪沿黄氏族谱一卷:(清)鲍之交新修 据清嘉庆十六年(1811)钞本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浙江象山·黄氏宗谱一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浙江绍兴·汤浦岭下黄氏宗谱四卷:(清)黄锡元修 清同治七年(1868)木刻本四册 藏地:河北大学

浙江绍兴·会稽汤浦岭下黄氏宗谱四卷:(民国)黄永和 黄大堃等重修 1917年望烟堂活字本 四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会稽陈村黄氏宗谱十卷:(清)黄培清等续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五桂堂活字本 十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会稽陈村黄氏宗谱十卷:(清)黄秀甫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桂堂了本 十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兰溪柏山黄氏宗谱四册:1928年木刻本 藏地:浙江兰溪县伯社乡井头村

浙江·兰溪金黄氏宗谱六卷:1940年木刻本 藏地:浙江兰溪县屏山乡何夏庄

浙江·兰溪蛟湖黄氏宗谱十卷:1940年木刻本 藏地:浙江兰溪县新周乡(二部,其一残)

浙江·兰溪黄氏宗谱三卷:1919年木刻本 藏地:浙江兰溪县朱家乡

浙江义乌·赤山黄氏宗谱三卷:琴堂等纂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馀庆堂木刻本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化管理委员会(存卷1)

浙江·义乌黄氏宗谱四卷:黄庆荣等重修 1928年活字本 四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衢县·东坑仓黄氏宗谱三卷: (民国)黄金声修 1943年顺德堂木活字木 一册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

浙江·临海黄氏宗谱口口卷:(清)黄瑞纂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1、5、6、13)

浙江·临海芙蓉黄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1917年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10)浙江临海县桃渚乡芙蓉村(存卷首、1)

浙江常山·黄氏宗谱一卷:(清)吴敬先重修 清光绪十年(1884)木刻本 藏地: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溪源山村

浙江常山·黄氏族谱一卷:(清)谢耕来重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刻本 藏地:浙江常山县东鲁乡林坂坞(不全)

黄姓家谱的黄姓起源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